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杭州西泠印社:百年风雨孕育篆刻殿堂

杭州西泠印社:百年风雨孕育篆刻殿堂

2010-11-11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央视国际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孤山西南麓,一个新兴的江南园林正在西泠印社创始人的手中拔地而起。

  然而,他们没有想到,正在他们埋头社址建设时,一场诉讼,也在向他们逼近,而他们的对手,竟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、被慈禧称为朝廷“不可缺少之人”的盛宣怀。

  盛宣怀,江苏常州人。

  洋务运动中,盛宣怀共创办11个堪称中国第一的经营性企业,他主理的煤矿、电报、铁路、纺织等事业成为清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,因此被慈禧称作是朝廷“不可缺少之人”。

  声势显赫的盛宣怀在北京、南京、上海、苏州、杭州等地置有多处别墅地产,西湖孤山有一部分土地也在其中。

  1910年,盛宣怀接任邮传部尚书,相当于后来的铁道部和邮电部部长,强势推进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的政策。

  这终于导致了1911年6月四川“保路运动”的爆发;“保路运动”后,盛宣怀作为替罪羊被清廷革职,抄没家产。社会上到处都在传说着盛宣怀的“不是”,碍于局势,盛宣怀不得已出走日本。

  辛亥革命一年后,1912年,盛宣怀悄然回到上海。回国前,他曾以赈灾名义,向袁世凯捐100万银元,并答应联系借款,条件是返还家产。

  而此时,重返孤山的盛家人却发现,在他们的地面上,居然有人建起了房屋亭台,于是,盛家一纸诉状将这些房子的建造者告上公堂。

  盛宣怀向家人详细了解了西泠印社创始人的情况,得知他们印人结社,意图却不是营私,而只是想拥有一个固定的社址,然后在其中潜心学问,传承文脉。这些社址建筑的资金来源,全部是他们自己的个人财产,不但如此,他们还把每一笔经费的收支状况及其用途完备地记录下来。这种弘扬风雅的办社理念和认真行事的风格触动了盛宣怀,在盛宣怀的直接干预下,盛家撤销诉讼。随后,盛宣怀慨然将孤山部分地产捐赠给西泠印社。

  这个经历了政治生涯起落浮沉的洋务活动家,又以中国文人的胸怀成就了西泠印社更广阔的文化天地。

  从1904年开始,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擘画经营,西泠印社的房屋泉池终于初具规模。

  1912年9月,四位创始人招揽同志,将33位同仁题名用隶书刻写于碑石之上;随后,《西泠印社成立启》和《社约》正式出台,明确规定印社的宗旨是“保存金石,研究印学”――西泠印社声誉渐隆,而社员们捐资建社的热情也更加高涨。

  1914年,海上题襟馆书画会的书画家们出让自己的作品,筹资修建题襟馆;

  1915年,吴隐出资在小盘谷西侧修建遁庵和潜泉;

  1919年到1920年,吴隐的侄孙吴善庆捐款修建鉴亭、还朴精庐和观乐楼;

  1922年,丁仁和时任浙江省警察厅厅长夏超共同出资开凿小龙泓洞;

  1924年,南浔富商张钧衡捐款修建凉堂和闲泉;

  闲泉之上的锦带桥是中国桥梁史上最小最短的桥,桥长仅一米。

  当年丁仁得到旧日白堤锦带桥上的一段栏杆,恰巧张钧衡刚刚出资,在文泉旁开凿了一个闲泉,何不将这个栏杆移作小桥横于两泉之间呢?于是,中国最短的桥就这样在中国文人的奇思妙想中诞生了。

  曾几何时,这里还是荒山一片,而今,它却是西湖一处美不胜收的风景线;所有这些来自于个人资产的建筑雕塑,自落成之日起就是西泠印社用于文化事业的公共财物,现在它们更是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。

  西湖,辉映了它的气度;岁月,刻写了它的风华;中国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成全了它的美丽,整整一代人“永不私所有”的理想和信念锻造了它的风骨,所有的这一切,终于成就了我们今日所见的西泠印社。

  沿文泉向西,观乐楼旁边,一个全石建筑十分抢眼,门楣上的字告诉我们这是汉三老石室;

  它外表呈正方形,建筑样式为罕见的宝箧印经塔样式,窗户上了钢筋,铁栅栏门特别加了两道锁。

  门内隐约可见一个石碑——这是一个怎样的石碑,西泠印社为什么要用如此严密的措施加以保护呢?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西泠印社